第五十八回:“火牛阵”大显神威,失齐地燕王大悔
即墨城内的守军目睹着这一切,战意前所未有的迸发了出来,纷纷去找田大将军请战。田单见众军士求战心切,便召集了大军当众宣布道:“不日我军就要与燕军决战,此战关系重大,只有大胜,才能拯救同胞于水火之中。届时,望众军士毋忘国耻,奋力杀敌,驱逐燕狗,光复齐国!”
城内守军早就不需要动员了,见田将军有意与燕军决战,齐声欢呼。
田单见了,突然诡异一笑道:“不过,敌强我弱,不用奇计不能大胜,你等既想出战,就得先帮我去办妥一事。”
数日后,密密麻麻的牛群出现在校场上。
田单本想让军士拿出仅存不多的余粮去和城里的百姓换牛,谁想那些百姓一听说这些牛是田将军要拿去作打仗用的,纷纷主动捐献,就怕田单不肯收。很快,千余头雄壮的水牛便集齐了。
田单得了牛群,又让军士给它们打扮一番:在牛角上绑上利器,在牛背上披上龙纹外衣,将牛尾巴浸在油中……一番布置下来,威风凛凛的水牛阵成型了。
军士们见水牛阵已准备好,再次激烈的请求出战。田单想了想,又道:“燕军经乐毅多年锤炼,实力不容小觑,你等若想出战,还得再为我做一事。”
数日后,大堆的金银财币堆积在校场上。
田单本想让军士去劝说城内的富户们捐赠钱财,谁想那些富户一听说田将军是要拿这些钱作打仗用的,纷纷主动捐献,就怕田单嫌少。很快,大量的金银财宝堆到了田将军面前。
田单见一切就绪,便挑了数十名强健军士,抬着大批的金银去燕军营中递上降书。骑劫见田单愿降,心中尚有顾虑,特派人前去即墨城下查看状况,不久后,探子来报说即墨城头的守军果真已全部撤下,定是真心归降了。骑劫早被金光灿灿的财宝闪晕了眼睛,听探子这么一说,立即美滋滋地接过了降书,对众军说道:“即墨一降,那莒城势单力孤,早晚可下,用不了多少时日,我等便可凯旋回国了!”
燕军士兵围城多年,就是为了这一天,听主将这么一说,纷纷松懈了下来。当夜,城外的燕军营中篝火通明,歌舞声不绝,人人喝得大醉。
城内,田单面色肃静,正指挥军士忙着挖墙脚。士兵们屏声息气埋头苦干,在正对着燕军方向的城脚处凿下了上百处有牛身大小的暗门。暗门凿开后,田单又让军士牵过牛来,一一在暗门前排好队列。
水牛群布置好后,田单高声下令道:“点火!”
瞬间,上千条牛尾巴被陆续点燃。因这些牛尾巴已被事先浸泡在油中有好几日,因此点燃后火焰燃烧不绝,又渐渐点燃了牛身上绑着的衣物,水牛负痛,身上着火后只好向前猛冲。随着一批批的水牛被火烧尾巴,上千头“火牛”一个个都冲出了暗门,摆开阵势向前飞奔。
“火牛阵”冲向的位置,便是骑劫所在的燕军大营。
——这便是田单苦心想去的绝招:“火牛阵”。
城外的燕军正在营中忙于饮酒作乐,听见营外大片的吵杂声传来,一齐惊慌失措。骑劫慌忙带人前去看时,只见火光冲天,大队的火牛冲入营寨,将前营的许多帐篷、器械一并点着了。骑劫见了,双腿打颤,连忙呼吁手下士兵尽快想办法将那些火牛挡住。燕军士兵们见有变故,匆匆忙忙的集合起来,想要驱散火牛,却哪里抵挡得住?因那火牛双角上都绑有利刃,燕军碰之则死,结果点着了前营又势不可挡的向中军冲来。
众多燕军再无抵抗的勇气,只得四散奔逃。这时,田单见“火牛阵”大奏奇效,立即率领即墨城内的守军和众多百姓敲锣打鼓,一起跟了出来。那些人见了燕军后,无不双眼发红,奋勇厮杀,将本已散乱的燕军杀得鬼哭神嚎。骑劫匆忙间想要寻马逃跑,却哪里来得及,很快便被大批赶来的齐军乱刀砍死。
主将一死,剩余的燕人更无战心,哪还有半点章法可言?只这一战,燕军死者不计其数,侥幸存活者,也都是三三两两,形不成气候了。
田单见自家军队取胜,又学那乐毅一样,将不多的士兵分作几路,赶往齐国各地宣扬“即墨军”大胜的捷报。各地齐人早就恨透了燕军的倒行逆施,见燕军战败,一起叛燕归齐,并随同田单军追缴残敌。只是可怜了围困莒城的那几万燕军,莫名其妙间反被大队赶来的齐军给团团围住,大多士兵战死,余下的见状只得无奈投降。
数月后,齐国七十余城全部被田单收复。
田单复国后,亲自迎接齐襄王回国都临淄。齐王因他战功显赫,封他为“安平君”,待之甚厚。
齐国那边是皆大欢喜了,可燕惠王目睹着这一幕,几乎把肠子都给悔青了。先前,田单率军收复各处城邑时,燕王还心存幻想,派人去赵国请求乐毅回来收拾残局。那乐毅又不傻,如何还肯来?燕王又气又恨,书信一封给乐毅,责骂他道:本王初登大位,见识短浅,自是有愧于将军。可先父如此重用你,你却叛燕归赵,可曾念一点先王的大恩?昔日父王每每提到将军时,都说将军是“忠勇信义之士”,可如今在寡人看来,你也不过是个自私自利的竖子罢了。
乐毅得了书信,看后想到燕昭王的好处时,不禁泪流满面。唉,可惜,若是先王能延寿个数年,何愁齐国不能尽下?他想到这里,忍不住提起笔来,洋洋洒洒写下了近千字的一篇长文,让使者带回给燕惠王。
这便是大名鼎鼎的《报燕惠王书》。乐毅写这书时,心潮澎湃,将自己冤屈与悲愤一股脑儿写了进去,可谓是字字含泪,入木三分。书中写道:在下逃往赵国后,从未向人表白过自己的冤屈,为何如此,只不过为了保全大王的声誉而已!可大王您却竟然另派使者来责骂于我,那就不怨在下回书来表一表心中激愤了。
想那伍子胥,忠肝义胆,留名于史,可谓是一代贤臣了吧。可阖闾能用之,夫差却杀之,为何,只因为君主有识贤与不识贤,能用贤与不能用贤之分。因而先王在世时,在下披肝沥胆,肝脑涂地而报之;及至大王继位,在下只得仓皇地弃了军队逃走,正为此理——若我当时不走,只怕伍子胥之祸就要降临到我头上了。
我这一走,虽为自己,也是为大王您。因我若是不走,燕军大败时,天下人都会笑话大王不能用贤以至于大败;我走了之后,燕军虽同样大败,天下人却只会笑那骑劫无能,乐毅不忠,并不会祸及大王的声名——因而我及时地逃走,对大王,对在下,都是上策。
古人有云:君子绝交时不会宣扬对方的不是;忠臣离国时不会表白自己的忠心。在下虽资质愚昧,但也时常受身边君子们的教诲,因而不愿再对您表白自己有多忠义。不过,希望大王不要只听身边佞臣的一面之辞,就断定乐毅是个不忠不义的小人。如此,则乐毅就已心满意足。
(此文原本叙述极为详尽,内容比在下这篇短文要复杂的多。之所以写下以上这段文字,只求读者朋友们能够体会到乐毅当时的心情,和写下这篇《报燕惠王书》的意义。至于与原文是否有细微的出入,在此不做计较。)
燕王见了回书后,深感惭愧,连忙又派人赶去乐毅那表示歉意,同时,他封乐毅之子乐间为“昌国君”,让他在燕国担任将军,又将乐毅妻女等人送去赵国(乐毅从齐国逃往赵国时,家眷子女都被留在了燕国),有心与他结纳。乐毅不计前嫌,此后往来于赵、燕两国之间,努力促使两国通好。
公元前272年,距离乐毅奔赵时已过去有六年,韩、魏、楚趁燕军大败于齐国,且上将军乐毅已不在燕国的契机,发兵攻燕。燕国无力抵挡,大乱,燕国大将公孙操杀死燕惠王,又花费大量财物向那三国谢罪,三国大军方才退去。
燕惠王死后,燕武成王继位。燕国短短几年内连遭两场大败仗,元气丧尽,此后再也无力进兵中原。
即墨城内的守军目睹着这一切,战意前所未有的迸发了出来,纷纷去找田大将军请战。田单见众军士求战心切,便召集了大军当众宣布道:“不日我军就要与燕军决战,此战关系重大,只有大胜,才能拯救同胞于水火之中。届时,望众军士毋忘国耻,奋力杀敌,驱逐燕狗,光复齐国!”
城内守军早就不需要动员了,见田将军有意与燕军决战,齐声欢呼。
田单见了,突然诡异一笑道:“不过,敌强我弱,不用奇计不能大胜,你等既想出战,就得先帮我去办妥一事。”
数日后,密密麻麻的牛群出现在校场上。
田单本想让军士拿出仅存不多的余粮去和城里的百姓换牛,谁想那些百姓一听说这些牛是田将军要拿去作打仗用的,纷纷主动捐献,就怕田单不肯收。很快,千余头雄壮的水牛便集齐了。
田单得了牛群,又让军士给它们打扮一番:在牛角上绑上利器,在牛背上披上龙纹外衣,将牛尾巴浸在油中……一番布置下来,威风凛凛的水牛阵成型了。
军士们见水牛阵已准备好,再次激烈的请求出战。田单想了想,又道:“燕军经乐毅多年锤炼,实力不容小觑,你等若想出战,还得再为我做一事。”
数日后,大堆的金银财币堆积在校场上。
田单本想让军士去劝说城内的富户们捐赠钱财,谁想那些富户一听说田将军是要拿这些钱作打仗用的,纷纷主动捐献,就怕田单嫌少。很快,大量的金银财宝堆到了田将军面前。
田单见一切就绪,便挑了数十名强健军士,抬着大批的金银去燕军营中递上降书。骑劫见田单愿降,心中尚有顾虑,特派人前去即墨城下查看状况,不久后,探子来报说即墨城头的守军果真已全部撤下,定是真心归降了。骑劫早被金光灿灿的财宝闪晕了眼睛,听探子这么一说,立即美滋滋地接过了降书,对众军说道:“即墨一降,那莒城势单力孤,早晚可下,用不了多少时日,我等便可凯旋回国了!”
燕军士兵围城多年,就是为了这一天,听主将这么一说,纷纷松懈了下来。当夜,城外的燕军营中篝火通明,歌舞声不绝,人人喝得大醉。
城内,田单面色肃静,正指挥军士忙着挖墙脚。士兵们屏声息气埋头苦干,在正对着燕军方向的城脚处凿下了上百处有牛身大小的暗门。暗门凿开后,田单又让军士牵过牛来,一一在暗门前排好队列。
水牛群布置好后,田单高声下令道:“点火!”
瞬间,上千条牛尾巴被陆续点燃。因这些牛尾巴已被事先浸泡在油中有好几日,因此点燃后火焰燃烧不绝,又渐渐点燃了牛身上绑着的衣物,水牛负痛,身上着火后只好向前猛冲。随着一批批的水牛被火烧尾巴,上千头“火牛”一个个都冲出了暗门,摆开阵势向前飞奔。
“火牛阵”冲向的位置,便是骑劫所在的燕军大营。
——这便是田单苦心想去的绝招:“火牛阵”。
城外的燕军正在营中忙于饮酒作乐,听见营外大片的吵杂声传来,一齐惊慌失措。骑劫慌忙带人前去看时,只见火光冲天,大队的火牛冲入营寨,将前营的许多帐篷、器械一并点着了。骑劫见了,双腿打颤,连忙呼吁手下士兵尽快想办法将那些火牛挡住。燕军士兵们见有变故,匆匆忙忙的集合起来,想要驱散火牛,却哪里抵挡得住?因那火牛双角上都绑有利刃,燕军碰之则死,结果点着了前营又势不可挡的向中军冲来。
众多燕军再无抵抗的勇气,只得四散奔逃。这时,田单见“火牛阵”大奏奇效,立即率领即墨城内的守军和众多百姓敲锣打鼓,一起跟了出来。那些人见了燕军后,无不双眼发红,奋勇厮杀,将本已散乱的燕军杀得鬼哭神嚎。骑劫匆忙间想要寻马逃跑,却哪里来得及,很快便被大批赶来的齐军乱刀砍死。
主将一死,剩余的燕人更无战心,哪还有半点章法可言?只这一战,燕军死者不计其数,侥幸存活者,也都是三三两两,形不成气候了。
田单见自家军队取胜,又学那乐毅一样,将不多的士兵分作几路,赶往齐国各地宣扬“即墨军”大胜的捷报。各地齐人早就恨透了燕军的倒行逆施,见燕军战败,一起叛燕归齐,并随同田单军追缴残敌。只是可怜了围困莒城的那几万燕军,莫名其妙间反被大队赶来的齐军给团团围住,大多士兵战死,余下的见状只得无奈投降。
数月后,齐国七十余城全部被田单收复。
田单复国后,亲自迎接齐襄王回国都临淄。齐王因他战功显赫,封他为“安平君”,待之甚厚。
齐国那边是皆大欢喜了,可燕惠王目睹着这一幕,几乎把肠子都给悔青了。先前,田单率军收复各处城邑时,燕王还心存幻想,派人去赵国请求乐毅回来收拾残局。那乐毅又不傻,如何还肯来?燕王又气又恨,书信一封给乐毅,责骂他道:本王初登大位,见识短浅,自是有愧于将军。可先父如此重用你,你却叛燕归赵,可曾念一点先王的大恩?昔日父王每每提到将军时,都说将军是“忠勇信义之士”,可如今在寡人看来,你也不过是个自私自利的竖子罢了。
乐毅得了书信,看后想到燕昭王的好处时,不禁泪流满面。唉,可惜,若是先王能延寿个数年,何愁齐国不能尽下?他想到这里,忍不住提起笔来,洋洋洒洒写下了近千字的一篇长文,让使者带回给燕惠王。
这便是大名鼎鼎的《报燕惠王书》。乐毅写这书时,心潮澎湃,将自己冤屈与悲愤一股脑儿写了进去,可谓是字字含泪,入木三分。书中写道:在下逃往赵国后,从未向人表白过自己的冤屈,为何如此,只不过为了保全大王的声誉而已!可大王您却竟然另派使者来责骂于我,那就不怨在下回书来表一表心中激愤了。
想那伍子胥,忠肝义胆,留名于史,可谓是一代贤臣了吧。可阖闾能用之,夫差却杀之,为何,只因为君主有识贤与不识贤,能用贤与不能用贤之分。因而先王在世时,在下披肝沥胆,肝脑涂地而报之;及至大王继位,在下只得仓皇地弃了军队逃走,正为此理——若我当时不走,只怕伍子胥之祸就要降临到我头上了。
我这一走,虽为自己,也是为大王您。因我若是不走,燕军大败时,天下人都会笑话大王不能用贤以至于大败;我走了之后,燕军虽同样大败,天下人却只会笑那骑劫无能,乐毅不忠,并不会祸及大王的声名——因而我及时地逃走,对大王,对在下,都是上策。
古人有云:君子绝交时不会宣扬对方的不是;忠臣离国时不会表白自己的忠心。在下虽资质愚昧,但也时常受身边君子们的教诲,因而不愿再对您表白自己有多忠义。不过,希望大王不要只听身边佞臣的一面之辞,就断定乐毅是个不忠不义的小人。如此,则乐毅就已心满意足。
(此文原本叙述极为详尽,内容比在下这篇短文要复杂的多。之所以写下以上这段文字,只求读者朋友们能够体会到乐毅当时的心情,和写下这篇《报燕惠王书》的意义。至于与原文是否有细微的出入,在此不做计较。)
燕王见了回书后,深感惭愧,连忙又派人赶去乐毅那表示歉意,同时,他封乐毅之子乐间为“昌国君”,让他在燕国担任将军,又将乐毅妻女等人送去赵国(乐毅从齐国逃往赵国时,家眷子女都被留在了燕国),有心与他结纳。乐毅不计前嫌,此后往来于赵、燕两国之间,努力促使两国通好。
公元前272年,距离乐毅奔赵时已过去有六年,韩、魏、楚趁燕军大败于齐国,且上将军乐毅已不在燕国的契机,发兵攻燕。燕国无力抵挡,大乱,燕国大将公孙操杀死燕惠王,又花费大量财物向那三国谢罪,三国大军方才退去。
燕惠王死后,燕武成王继位。燕国短短几年内连遭两场大败仗,元气丧尽,此后再也无力进兵中原。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最新章节,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 顶点小说!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最新章节,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 顶点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