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回:“和氏璧”隐施诈术,蔺相如“完璧归赵”
就在他酝酿此事时,突然间平地一声惊雷响过:燕国以乐毅为上将军,号召赵、韩、魏、秦等国合纵伐齐。赵、韩、魏等国出于结盟的目的,一致响应——他们与燕国四方联起手来,一方面确实是为了伐齐,同时却也是在震慑秦国:若你秦国再对我三晋逼得过急,“合纵伐齐”完了便是“合纵伐秦”了!因而,秦昭襄王迫于压力,也派出军队积极参与,想借此机会与那结怨已深的三晋恢复关系。
结果大家也知道了。在乐毅的指挥下,齐军大败,退出了与秦国争霸的舞台。而赵国则趁此夺取了河间、阳晋等地,国势更盛,随后因乐毅被逐,燕军大败,赵国顺理成章地坐上了“山东第一强国”的宝座。
国势强还只是一方面,毕竟赵武灵王时赵国已然崛起。在趁火打劫齐国的过程中,赵军将领们在战火中得到了锻炼,量产出了一批名将,其中又以廉颇最为强悍——其与齐军交战,攻必胜,守必固,一时风头仅次于“上将军”乐毅。在大胜回朝后,赵惠文王对他更为器重,拜其为上卿,行使赵国大元帅权职。
这样的国家,这样的大将军,自然不是好惹的。秦昭襄王见此情形,愈发想要将自己的“诈术”计划推行到底。白起自然是厉害,让他率大军强攻赵国也未必不能取胜,但这样一来,必将引发与赵国之间的大决战!——太过仓促,太过冒险了。
相比之下,还是“诈术”好:成本小,见效快,无后遗症,就这么着吧。
主意既定,接下来还需寻个由头,当然,并不难找。
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不知从哪搞来了块宝玉,名为“和氏璧”。此玉原在楚国——张仪还为这块玉还差点被人打死,结果到了这时,落入了赵王之手。
细看这玉,光润无暇,滑胜丝帛,又因体型极大,需动用双手方能握之,端的是块无双宝玉。除此以外,还更有其他妙处:冬则暖,夏则凉,萤虫远而避之,故而更是无价之宝。秦王听说了这事,便派人去赵王处索要此玉,当然,赵王也不傻,这等稀世珍宝岂会随便送人?对此,秦王开出了优厚的条件:以十五座城池,换这块玉。
参照之前的齐国、魏国,可知十五座城池,大约相当于五分之一的赵国国土,这等优厚条件下,赵王若是还不肯换,可就真是“不爱江山爱宝玉了”。
那么,岂不是秦王不爱江山?
当然不是!秦国虽说先前通过伐蜀,伐韩,伐魏,夺下了城邑无数,但秦王怎会智令昏庸,拿将士们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国土去换一块不能吃,不能喝的石头?——再美丽的石头,终究是石头。
他这番举动,只因心中早有打算:且看赵王对这事如何处理。若是不肯用玉换城,定是外强中干之辈;若肯用玉来换,那就是胆小怕事之徒。
嘻嘻,若他真将玉送了过来,我偏偏不给他城池,看他怎办?若能因此激得他怒起,大举发兵来攻,那就太完美了——白起将军,上!
“和氏璧”的背后,是一场酝酿已久的阴谋。
赵王那边很快传来回复:玉可送上,另派一人前来受城,请秦王切勿失信。
受城者,蔺相如也。
蔺相如,本是赵国宦官缪贤的家臣,地位低下,默默无闻。先前,赵王召集群臣,问该不该用玉换城时,缪贤向赵王举荐了他,说此人极有智慧,可问计于他。就因为这事,蔺相如才得缘与赵王相见。蔺相如见了赵王后,自荐道:愿携带“和氏璧”出使秦国,即使不能割得城池,也必能“完璧归赵”。赵王被他的豪情壮志所打动,当即答允,让他出使秦国。
却说蔺相如带着数名随从,千里迢迢的从邯郸赶到了咸阳。他入了王宫后,没有丝毫顾忌,立即向秦昭襄王献上了“和氏璧”。
美玉到手了!秦昭襄王心中暗笑,至此,该策略可说已成功了一大半。他不紧不忙的的将宝玉拿在手中把玩,暗中偷窥那赵国使者的脸色,见其神情淡然,似乎尚未察觉己方的阴谋,更是得意。
过了半响,秦王将和氏璧翻来覆去看遍了,又赏给臣下观看,臣下看完了,又传令后宫众妃子前来观看,就是不提割城的事。堂下,蔺相如拜服在地,任由秦国君臣、嫔妃们欢笑声不绝,视他如无物,始终一言不发。
又过去片刻,他似乎猛然间想起一事,连忙抬起头向秦王奏道:“大王,此玉虽好,却有一瑕疵,并非是传闻中的无暇之玉。”
秦王奇怪道:我反复看了多遍,怎的就没看出来?——要知道,一块宝玉,再光滑,再硕大,只要一有瑕疵,那就价值骤降了。他连忙让左右拿过“和氏璧”,又仔细去看,看了好一会,依然没看出哪里不好。于是,他将玉赐给蔺相如,责道:“哪里不好,快快指出!”
蔺相如得了玉后,刹那间连退数步,靠于一大柱旁。他双目大睁,咬牙出血,朝在座的秦国众人大声喝道:“先前秦王说要用城换玉时,赵国上下都说秦国素无信义,若将玉送到了秦国,必不能换得城池。唯有微臣说赵王道:平民布衣尚且守信,何况是堂堂秦王乎?于是,夸下海口,说愿送玉前往秦国,若不能得城,甘愿伏诛。今日大王既不愿割城与我,那就请恕微臣无礼,要血溅当场,玷污大王宫殿了!”
说完,他昂起头颅,高举宝玉,向柱子猛力扑去!
“先生且慢!”秦王见此变故,大惊失色。他连忙站起,劝止了蔺相如。其他秦国臣子也有想趁机上前去夺玉的,蔺相如转身回头见了,怒气勃发,又要向那柱上撞去!
“众卿不得无礼!”秦王连忙又喝止住了众臣子,对蔺相如好言相劝:“先生,寡人立即让人拿来地图,当场划清所割之地,如何?”
蔺相如斜眼瞥他,见秦王口中虽说的大方,神情却极为不舍,知道不是真心要割地给自己,便答道:“先前微臣来时,因和氏璧为价值连城之宝,世间难寻之物,事先斋戒了五日方才携玉离赵。如今大王既是真心爱玉,也需斋戒五日方可受之。不然,对和氏璧不敬,虽肯割地,微臣仍不愿献上此宝物。”
“算了,就依了先生吧。五日之后,携带宝玉前来,寡人与你交换城池。”
秦王好言抚慰住了蔺相如后,目视他出了王宫,连忙吩咐下去,速派三百甲士围住其使者官邸,千万要将和氏璧给看牢了。
蔺相如本欲离开了王宫后就径自回国,眼见秦国派出数百人一路尾随自己而来,只得先往官邸处躲避。他焦急万分,心中也怕,想了又想,只寻到了一计可以冒险脱身,不过,行事时万一不慎,那可就难说了。
也罢,大不了就死在秦国,赵王重用之恩,不可不报。
第二日,蔺相如大摇大摆走出住所,在咸阳城内四处闲逛。那几百看守见他出去,只得赶紧派一半人在他身后跟着,对其官邸的看守就松懈了。
第三日,蔺相如又大摇大摆的出去晃了一圈,众秦国甲士不知他到底何意,只得赶紧去大王那汇报。秦王听说这事,连忙让人将他看守牢了,万一让这小子趁机溜走,那可就坏了大事!
到了第四日,蔺相如再次神神秘秘的径自出门,毫不顾忌旁人。看守的卫士们得了秦王嘱咐,知道此人要紧,赶紧远远的集体跟随着他。和氏璧就在他身上,万一出了差池,大王可是要咱们脑袋的!
总算,到了第五日时,蔺相如安分下来了,静坐在府中哪也不去,众看守四处寻机窥伺他,见他一直都在官邸中老实呆着,也就放心下来了。
次日,秦昭襄王知“以城换玉”的日子已到,连忙作好部署,只待蔺相如进宫门时,左右一起扑出,一定要将他擒住。只要得了和氏璧,管他爱死不死。
结果,将近午时,蔺相如仍未前来,秦王不耐烦了,连续派人前去催促。终于,此人千呼万唤后,大摇大摆的进入了王宫,埋伏于大门两侧的甲士见了,连忙按照事先部署,跳了出来将他活活擒住。
遍搜其身,空空如也,别说和氏璧了,连块碎铜币都没有。秦王知道被人耍了,当场大怒,下令架起大锅,立即把这狡猾之徒给煮了。
蔺相如不慌不忙道:“大王息怒,如今和氏璧已被小人遣派随从送出了咸阳,已去了有好几日了。大王失信义在先,小人之所以如此行事,也是迫不得已。大王试想,秦国甲士数十万,要杀一蔺相如还不是易如反掌,只是,此事传出去后,天下有何人还敢相信秦国之言?若大王真心想要得到和氏璧,不如先将十五城割给赵国,赵国得城后,蔺相如定会如约将和氏璧送至咸阳……如若不能,届时,千刀万剐,悉听尊便!”
秦王听后,因暴怒而涨红的脸渐渐转白。他暗酎道:既然和氏璧已不在蔺相如手中,杀了他也是无用。不如且作个人情,放他回去,好教天下人不会因这事笑话于秦国。于是,他打定主意,让卫士将蔺相如放开,又好言相慰,并赏赐他一些沿路盘缠,任由他离开秦国。
蔺相如不卑不亢地谢过恩后,领了赏赐,回官邸领了随从,当日便启程归赵。
——原来,蔺相如先前见住处四周守卫严密,便故意每日出门闲逛,意在引开卫士们的注意。到了第四日时,他叫上一不起眼随从,将和氏璧紧紧贴在他的腹部,反复裹紧,让他趁卫士们被引开时悄悄的潜出咸阳城。又嘱咐他:这一路上,千万不可走大路,须尽挑七拐八绕的山路走才安全。那随从也是谨细的人,如约上路,饿了就摘食野果,渴了就捧口溪水喝,花了近一个月,躲开了秦人的追捕,终于成功的回到了邯郸。
此时,因蔺相如是光明正大的坐着马车从大路回国,已先于那随从赶到了国内。赵惠文王见这几人携带和氏璧安全归来,大喜,再一询问其中过程,当即被蔺相如的机智和勇气所打动,于是颁令下去:拜蔺相如为上大夫,随行的几位使者,也各有重赏。
最后,因秦国未肯割城,赵国也没再送和氏璧过去,一场闹剧,到此了结。
就在他酝酿此事时,突然间平地一声惊雷响过:燕国以乐毅为上将军,号召赵、韩、魏、秦等国合纵伐齐。赵、韩、魏等国出于结盟的目的,一致响应——他们与燕国四方联起手来,一方面确实是为了伐齐,同时却也是在震慑秦国:若你秦国再对我三晋逼得过急,“合纵伐齐”完了便是“合纵伐秦”了!因而,秦昭襄王迫于压力,也派出军队积极参与,想借此机会与那结怨已深的三晋恢复关系。
结果大家也知道了。在乐毅的指挥下,齐军大败,退出了与秦国争霸的舞台。而赵国则趁此夺取了河间、阳晋等地,国势更盛,随后因乐毅被逐,燕军大败,赵国顺理成章地坐上了“山东第一强国”的宝座。
国势强还只是一方面,毕竟赵武灵王时赵国已然崛起。在趁火打劫齐国的过程中,赵军将领们在战火中得到了锻炼,量产出了一批名将,其中又以廉颇最为强悍——其与齐军交战,攻必胜,守必固,一时风头仅次于“上将军”乐毅。在大胜回朝后,赵惠文王对他更为器重,拜其为上卿,行使赵国大元帅权职。
这样的国家,这样的大将军,自然不是好惹的。秦昭襄王见此情形,愈发想要将自己的“诈术”计划推行到底。白起自然是厉害,让他率大军强攻赵国也未必不能取胜,但这样一来,必将引发与赵国之间的大决战!——太过仓促,太过冒险了。
相比之下,还是“诈术”好:成本小,见效快,无后遗症,就这么着吧。
主意既定,接下来还需寻个由头,当然,并不难找。
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不知从哪搞来了块宝玉,名为“和氏璧”。此玉原在楚国——张仪还为这块玉还差点被人打死,结果到了这时,落入了赵王之手。
细看这玉,光润无暇,滑胜丝帛,又因体型极大,需动用双手方能握之,端的是块无双宝玉。除此以外,还更有其他妙处:冬则暖,夏则凉,萤虫远而避之,故而更是无价之宝。秦王听说了这事,便派人去赵王处索要此玉,当然,赵王也不傻,这等稀世珍宝岂会随便送人?对此,秦王开出了优厚的条件:以十五座城池,换这块玉。
参照之前的齐国、魏国,可知十五座城池,大约相当于五分之一的赵国国土,这等优厚条件下,赵王若是还不肯换,可就真是“不爱江山爱宝玉了”。
那么,岂不是秦王不爱江山?
当然不是!秦国虽说先前通过伐蜀,伐韩,伐魏,夺下了城邑无数,但秦王怎会智令昏庸,拿将士们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国土去换一块不能吃,不能喝的石头?——再美丽的石头,终究是石头。
他这番举动,只因心中早有打算:且看赵王对这事如何处理。若是不肯用玉换城,定是外强中干之辈;若肯用玉来换,那就是胆小怕事之徒。
嘻嘻,若他真将玉送了过来,我偏偏不给他城池,看他怎办?若能因此激得他怒起,大举发兵来攻,那就太完美了——白起将军,上!
“和氏璧”的背后,是一场酝酿已久的阴谋。
赵王那边很快传来回复:玉可送上,另派一人前来受城,请秦王切勿失信。
受城者,蔺相如也。
蔺相如,本是赵国宦官缪贤的家臣,地位低下,默默无闻。先前,赵王召集群臣,问该不该用玉换城时,缪贤向赵王举荐了他,说此人极有智慧,可问计于他。就因为这事,蔺相如才得缘与赵王相见。蔺相如见了赵王后,自荐道:愿携带“和氏璧”出使秦国,即使不能割得城池,也必能“完璧归赵”。赵王被他的豪情壮志所打动,当即答允,让他出使秦国。
却说蔺相如带着数名随从,千里迢迢的从邯郸赶到了咸阳。他入了王宫后,没有丝毫顾忌,立即向秦昭襄王献上了“和氏璧”。
美玉到手了!秦昭襄王心中暗笑,至此,该策略可说已成功了一大半。他不紧不忙的的将宝玉拿在手中把玩,暗中偷窥那赵国使者的脸色,见其神情淡然,似乎尚未察觉己方的阴谋,更是得意。
过了半响,秦王将和氏璧翻来覆去看遍了,又赏给臣下观看,臣下看完了,又传令后宫众妃子前来观看,就是不提割城的事。堂下,蔺相如拜服在地,任由秦国君臣、嫔妃们欢笑声不绝,视他如无物,始终一言不发。
又过去片刻,他似乎猛然间想起一事,连忙抬起头向秦王奏道:“大王,此玉虽好,却有一瑕疵,并非是传闻中的无暇之玉。”
秦王奇怪道:我反复看了多遍,怎的就没看出来?——要知道,一块宝玉,再光滑,再硕大,只要一有瑕疵,那就价值骤降了。他连忙让左右拿过“和氏璧”,又仔细去看,看了好一会,依然没看出哪里不好。于是,他将玉赐给蔺相如,责道:“哪里不好,快快指出!”
蔺相如得了玉后,刹那间连退数步,靠于一大柱旁。他双目大睁,咬牙出血,朝在座的秦国众人大声喝道:“先前秦王说要用城换玉时,赵国上下都说秦国素无信义,若将玉送到了秦国,必不能换得城池。唯有微臣说赵王道:平民布衣尚且守信,何况是堂堂秦王乎?于是,夸下海口,说愿送玉前往秦国,若不能得城,甘愿伏诛。今日大王既不愿割城与我,那就请恕微臣无礼,要血溅当场,玷污大王宫殿了!”
说完,他昂起头颅,高举宝玉,向柱子猛力扑去!
“先生且慢!”秦王见此变故,大惊失色。他连忙站起,劝止了蔺相如。其他秦国臣子也有想趁机上前去夺玉的,蔺相如转身回头见了,怒气勃发,又要向那柱上撞去!
“众卿不得无礼!”秦王连忙又喝止住了众臣子,对蔺相如好言相劝:“先生,寡人立即让人拿来地图,当场划清所割之地,如何?”
蔺相如斜眼瞥他,见秦王口中虽说的大方,神情却极为不舍,知道不是真心要割地给自己,便答道:“先前微臣来时,因和氏璧为价值连城之宝,世间难寻之物,事先斋戒了五日方才携玉离赵。如今大王既是真心爱玉,也需斋戒五日方可受之。不然,对和氏璧不敬,虽肯割地,微臣仍不愿献上此宝物。”
“算了,就依了先生吧。五日之后,携带宝玉前来,寡人与你交换城池。”
秦王好言抚慰住了蔺相如后,目视他出了王宫,连忙吩咐下去,速派三百甲士围住其使者官邸,千万要将和氏璧给看牢了。
蔺相如本欲离开了王宫后就径自回国,眼见秦国派出数百人一路尾随自己而来,只得先往官邸处躲避。他焦急万分,心中也怕,想了又想,只寻到了一计可以冒险脱身,不过,行事时万一不慎,那可就难说了。
也罢,大不了就死在秦国,赵王重用之恩,不可不报。
第二日,蔺相如大摇大摆走出住所,在咸阳城内四处闲逛。那几百看守见他出去,只得赶紧派一半人在他身后跟着,对其官邸的看守就松懈了。
第三日,蔺相如又大摇大摆的出去晃了一圈,众秦国甲士不知他到底何意,只得赶紧去大王那汇报。秦王听说这事,连忙让人将他看守牢了,万一让这小子趁机溜走,那可就坏了大事!
到了第四日,蔺相如再次神神秘秘的径自出门,毫不顾忌旁人。看守的卫士们得了秦王嘱咐,知道此人要紧,赶紧远远的集体跟随着他。和氏璧就在他身上,万一出了差池,大王可是要咱们脑袋的!
总算,到了第五日时,蔺相如安分下来了,静坐在府中哪也不去,众看守四处寻机窥伺他,见他一直都在官邸中老实呆着,也就放心下来了。
次日,秦昭襄王知“以城换玉”的日子已到,连忙作好部署,只待蔺相如进宫门时,左右一起扑出,一定要将他擒住。只要得了和氏璧,管他爱死不死。
结果,将近午时,蔺相如仍未前来,秦王不耐烦了,连续派人前去催促。终于,此人千呼万唤后,大摇大摆的进入了王宫,埋伏于大门两侧的甲士见了,连忙按照事先部署,跳了出来将他活活擒住。
遍搜其身,空空如也,别说和氏璧了,连块碎铜币都没有。秦王知道被人耍了,当场大怒,下令架起大锅,立即把这狡猾之徒给煮了。
蔺相如不慌不忙道:“大王息怒,如今和氏璧已被小人遣派随从送出了咸阳,已去了有好几日了。大王失信义在先,小人之所以如此行事,也是迫不得已。大王试想,秦国甲士数十万,要杀一蔺相如还不是易如反掌,只是,此事传出去后,天下有何人还敢相信秦国之言?若大王真心想要得到和氏璧,不如先将十五城割给赵国,赵国得城后,蔺相如定会如约将和氏璧送至咸阳……如若不能,届时,千刀万剐,悉听尊便!”
秦王听后,因暴怒而涨红的脸渐渐转白。他暗酎道:既然和氏璧已不在蔺相如手中,杀了他也是无用。不如且作个人情,放他回去,好教天下人不会因这事笑话于秦国。于是,他打定主意,让卫士将蔺相如放开,又好言相慰,并赏赐他一些沿路盘缠,任由他离开秦国。
蔺相如不卑不亢地谢过恩后,领了赏赐,回官邸领了随从,当日便启程归赵。
——原来,蔺相如先前见住处四周守卫严密,便故意每日出门闲逛,意在引开卫士们的注意。到了第四日时,他叫上一不起眼随从,将和氏璧紧紧贴在他的腹部,反复裹紧,让他趁卫士们被引开时悄悄的潜出咸阳城。又嘱咐他:这一路上,千万不可走大路,须尽挑七拐八绕的山路走才安全。那随从也是谨细的人,如约上路,饿了就摘食野果,渴了就捧口溪水喝,花了近一个月,躲开了秦人的追捕,终于成功的回到了邯郸。
此时,因蔺相如是光明正大的坐着马车从大路回国,已先于那随从赶到了国内。赵惠文王见这几人携带和氏璧安全归来,大喜,再一询问其中过程,当即被蔺相如的机智和勇气所打动,于是颁令下去:拜蔺相如为上大夫,随行的几位使者,也各有重赏。
最后,因秦国未肯割城,赵国也没再送和氏璧过去,一场闹剧,到此了结。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最新章节,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 顶点小说!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最新章节,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 顶点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