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技术的人,一切都用证据说话,而这个证据虽然不精确,但是已经足够说明问题。

  有据可查的100万吨以上,除了聚变没别的!扳机里那点儿裂变装药使出吃奶的劲,都不可能有这个数据。

  “后效采样,准备进入!”弹着点指挥中心向空中的轰炸机发出命令,轰炸机调整航线,开始进入采样航线。

  从弹头的角度来说,导弹的落点非常精准,毕竟这种大炸逼偏那么300米几百米的完全不是问题。

  这也为采样机提供了方便,规划航线几乎不需要做出调整。

  而此时,后效测试设备的数据开始不停的传回来,总的来说,和裂变很像,但是威力和范围就不可同日而语。

  趁着这个空档,弹着区指挥中心向火箭发射中心发出了第一个喜报。

  导弹发射总指挥和防工委领导一起,听到了这个好消息,放下听筒,防工委领导小声对发射总指挥道:“你来宣布吧。看来这个裤子,是不用当咯。”

  发射总指挥点点头,拿起内部扩音话筒,激动的向同志们大声宣布:“经弹着区初步测定,聚变成功引爆,威力不低于100万吨TNT!”

  “啊啊啊啊!!!!!!”

  同志们的欢呼声差点儿把发射指挥中心的顶都给掀了。

  有的同志挥舞起了帽子,外向一点的把帽子往空中扔,更外向一点的,拿起耳朵上的耳机刚要往桌子上砸,又很舍不得的收了回来,还得扔帽子。

  如果说62年的裂变弹是0的突破的话,那这一次就是质的突破,这意味着我们终于拥有和花旗佬、大白熊、约翰牛一样的武器,我们可以不用武器的批判,但是我们至少要有批判的武器。

  至于高卢人,不好意思,在聚变弹这件事情上,不论哪条时间线他都是最后一个上桌的,当然倒也不至于坐小孩那桌就是了。

  真正坐小孩那桌的是约翰牛,这货虽然早,不过和他的共轭父子花旗佬不无关系,有多少含金量不好说。毕竟作为21世纪五大善人唯一一个外购战略导弹,导弹使用权在不在自己手上都两说的弱鸡,完全没有必要太过高估它的能力。

  以前都是别人动不动对我们说“把你从地球上抹去”,现在至少能让想说这种话的人,脑袋清醒一点。

  “要不要向京城汇报?”防工委领导充分尊重科学家们的意见。

  “再等一下吧,是不是等确切当量数据出来再说?”

  防工委领导点点头,嗯,这个建议不错,一个好消息分两次发,总感觉快乐被分成了两半,虽然持久,但是不够猛烈。

  一个小时以后,所有的数据的分析结果出炉,同志们很是细心的计算机算一遍,手算一遍,确认人和计算机都不会出错,毕竟这个数学计算软件好虽好,但是使用时间不长,怕出问题。

  相比刚才爆炸的那东西,这些数据好算得多。

  “320万吨!320万吨!可能还有修正的空间,但是基本上不会有大变化了!”这个数字就好像是一颗惊雷,把在场的同志们都霹傻了。

  我知道你很厉害,但是我没想到你这么厉害。

  这大概就是同志们此时的心情。

  “啊,这么多?我原本理论估计,是200万吨出头来着。”

  “没算错吧?要不要再算一次?”理论估计都只有200,实际有300?

  “不用吧,机算手算相互对比印证过了。”

  “不用重算,我那个估计的理论也有很多理想条件和假定条件,只要没有数量级的差别,应该都是合理的,哈哈哈。”搞研究的人都知道,很多时候工程实际是要超前于理论的,这时候的理论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关系就不好说得很。

  “嗯,那我们还是相信实测的,我们上报吧!”

  “上报!”

  “嗯,上报!”

  同志们的语气和神情,兴奋至极。

  防工委领导接到这个消息,整个人都傻了,不是,知道第一次的估计肯定有偏差,但是没想到偏差到如此离谱的地步。

  “320万?可靠?”

  “可靠,现场的实测数据印证了这个结论。”

  “太好了!!!马上给京城发报!!!”

  一封题头为“高家姐弟周岁”的密电发向京城,同志们算是浪漫到底,将这个代号一直沿用了下来,并且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一个小时之后,现场的同志们看到、听到的这则消息正式发布。

  “今日下午2点30分,我国第一枚聚变弹经中程弹道导弹发射,成功命中目标,并引爆成功!这枚聚变弹虽然是第一枚,但是从一开始,它就是一枚实战型装置,具备导弹投射作战能力……经测算,该弹威力当量为320万吨TNT,是我国现役裂变弹威力的140倍……相比裂变弹,聚变弹具有威力大、沾染低、生态恢复快、遗留作用小等优点……”

  不得不说,还得是新闻学,这些优点听起来多少有些幽默。

  不过此时的同志们,对于这个东西是否幽默已经完全没有在意,他们在意的,是这件事情本身。

  320万吨的大炸弹!百年沉沦屈辱史之后,坚信“落后就要挨打”的人民群众,对这一喜闻乐见的新闻表示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反应。

  外面是什么情况暂时不知道,至少在这个高新技术产品展厅里,同志们都激动得暂时忘记了手上的工作。

  在场负责管理和组织协调的同志们没管这短暂的脱岗,主要是他们自己都在人群中欢呼雀跃。

  随着同志们奔走相告,这个消息逐渐在展馆里流传开来,此时同志们就好像行军时战士们说“往下传,向小王庄进发”一样,虽然每个展位上的同志仅仅告诉了身边的同志,但是这个好消息却以最快的速度在整个展馆里蔓延开来,甚至通过警卫同志,传进了防务展馆。

  “万岁!万岁!”不知道谁喊了这么一嗓子,然后应和的人就多了起来,逐渐形成一道洪流。

  同志们欢呼雀跃,展馆里的外国客人们目瞪口呆。

  大部分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而惊呆,但是小部分能听能说我们的语言的客人,则更是目瞪口呆。

  “先生,你们们在高兴什么?”防务展馆里,一名高卢人向展位上激动不已的工作人员,其他高卢人也略带紧张的看着这名工作人员。

  这名工作人员停止了庆祝的动作,向外国客人炫……不是,介绍我们的成就,这也是一种庆祝,而且是更有意义的庆祝:“我们的聚变弹,在今天下午成功引爆了!”太细节的他也没听到,毕竟“传令”这种方式没法传递太过细节的信息,但是这个是明确的。

  聚变弹?所有的高卢人机体宕机,这个消息在这个高技术展馆里,显得那么的和谐,这是真正的高科技。

  原因很简单——高卢人自己都没有聚变弹,而且是几年内都没有。

  对于这个消息,他们不会存疑,东方人不是身毒人,他们没有吹牛过日子的习惯。

  而这个消息给他们带来的,是淡淡的苦涩,因为他们自己没有。

  他们略带羡慕的看向我们的工作人员:“祝贺你们,尊敬的先生。”这个成就值得他们向先行者的一员致敬,此时我们的工作人员代表的不是他自己,而是全体人民,接受后来者的祝贺,算是理所应当。

  我们的工作人员心情好得不得了,连连称谢。

  相比高卢人的苦涩和羡慕,其他大部分国家的人感情要纯粹得多——这么牛逼的技术,那他们的武器和产品更值得买了!

  当然,尊敬、羡慕的情绪都是有的,但是却比较疏离,因为他们很清楚,这件事情和他们的国家没什么关系,也不是他们该去妄想的。

  连羡慕嫉妒恨都需要资格,国与国之间的差距有时候就是这么残酷和现实。

  不过经助会国家的心情,要更好一些,这是二哥!要知道在这件事情上,原先1:2的力量对比,让他们都有一些隐隐的危机感。

  不管东方人的态度如何,使用这些武器的策略是什么,总之都让他们心里隐隐心安。就好像同班同学得了年级第一,其他同学嘴上就算不说,但是心里总是暗暗自豪的。

  相比他们,还在展馆里的白熊代表团,同样震惊。他们知道得更多一些,因为有人摸出了刚买不久的收音机,递给了团里的翻译。

  移动信息设备的优势在此时体现得淋漓尽致,一个巴掌大的收音机,就让他们在第一时间掌握了第一手消息。

  随着翻译一句句译文吐出,整个代表团的气氛有些诡异。

  有的人简单直接一些,“乌拉!”“哈勒少!”不停,他们也知道,自己这边的力量又强大了一些,平衡的天平稍稍的摆动了那么一下。冷战时期白熊拼了命的生产那么多大伊万,可不仅仅是因为花旗佬的压力。

  而有的人脸上则是露出了一丝丝担忧的表情,这件事情……啧!

  但是无论如何,外事礼仪是要做好的,他们向我们的工作人员表达了诚挚的祝福,性情奔放一点的,甚至在展馆里跳起了那曲著名的《牢不可破的膝盖》。

  而高振东此时的工作地点,已经从防工委回到了三分厂,不论是民展还是军展,此时都已经没有太多的事情要处理,偶尔有打打电话就行,犯不着还坐镇在某一处,那也太浪费时间。

  他此时正在办公室里,并不知道这个消息,他工作的时候没有习惯开收音机。

  “叮铃铃~~~~~”电话铃声剧烈的响了起来,高振东一边接起电话,心里一边犯嘀咕,难道是展览那边又有事情?

  电话是防工委总工打来的:“领导要我转告你,听听新闻!”

  “啊?他不是出差了嘛?还关心我听不听新闻?什么好事啊老总?”高振东笑道。

  “不能告诉你,告诉你就没惊喜了,哈哈哈,自己去听吧。”总工的心情明显非常好,大笑着挂断了电话。

  高振东带着好奇的心情,打开了收音机。

  “我国第一颗……”听到一半,高振东就一蹦三丈高。

  “艹!艹!艹!艹!艹!”

  众所周知,艹这个字,声调和语境不同,所代表的含义极为丰富,包括疑问、反对、高兴、愤怒、兴奋甚至语气助词等等……

  而高振东此时表达的情绪,不只是高兴,而是极度的兴奋。

  自从裂变弹平地一声雷之后,他就知道这件事情必然提前,我们的同志本事大着呢。

  但是能提前这么多,是他万万没想到的,从62年裂变弹响起至今,年份上是过去了两年,但是要论实际的时间,连两年都不到!

  这个速度,相比原来的2年8个月,简直是飞一般的提升。

  这可不只是从裂到聚的最短记录问题,而是这个时间的提前,会带来非常多的变化,有的事情,是真的过了那个村就没那个店,等到下一个窗口期又不知道是多少年。

  提前这么多,有的事情可就不好说咯,至少有了一种可能。

  当听见这枚聚变弹是直接用弹道导弹发射的时候,高振东更是高兴得无以复加。花旗虽然够不着,但是第二岛链还是覆盖住的。而且以战鼓三3500公里的射程,范围内还有不少重要目标。

  当然,现在脏三倒是不用考虑了,以他们的情况,裂开就是真的裂开,不只是用来描述一种心情那么轻松。

  大漠的先辈们,还真是给力啊,有阳光是真的会灿烂!

  他跳起来抓起电话,打向了三轧厂的厂长办公室。

  “师父,明天中午去我家吃饭啊,言之不预也怪想你和师娘的,哈哈哈。晓娥?晓娥那手艺差点儿意思,我请傻柱帮忙。”

  “大老王啊,对对对,你也听说了?没说的,明天中午去我家吃。嗯,就这事儿,挂了啊……”

  “连伟,啊对,别忙活了,休息休息,明天中午来我家……”

  高振东在这里兴高采烈,在大洋彼岸,有些人却是一身冷汗。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最新章节,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