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六国如何应对。
此时是公元前278年,就在白起夺占了郢都,返回咸阳复命时,最东方的齐国依靠田单,也刚刚成功复国。魏冉见了,便让白起率军前去伐齐。
魏冉此举,很值得琢磨。因为险遭灭国的齐国本不足惧,值得担心的是韩、魏、赵等国的态度。秦国在最西方,齐国在最东方,中间被三晋隔开。白起要想伐齐,无论怎样绕道,也必须经过其中一国。如果三晋趁机联合齐国,一齐进攻孤军深入的秦军,战况不难料定。
巨大的危机摆在白起面前,弄不好这位常胜将军就要命丧齐国了。结果,白起慨然率军前去,大摇大摆的从三晋最中心的魏国地界走了一遭,直到他将齐国的定陶(今山东菏泽)攻占后,才不急不忙地撤军回了秦国。
韩、魏、赵三国在此期间,目瞪口呆地看着白起率着几万秦军从西打到东,又从东回到西,来来回回数千里,竟无一国敢出兵拦截。
好一个视天下诸侯如无物!
魏冉见状,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因为三晋的表现,足以证明他们已经畏惧秦国到了极点,这等胆小鼠辈,纵是再合纵来攻,也无需担心了。
他打算再次出击,继续扩大秦国的优势地位。但这时,白起所部数年内连续作战,也够疲乏的了。于是他决定自己亲自上阵。
不要小看魏冉,他虽是相国,整日舞文弄墨,也是懂军事的。三年之后,他亲自率军前去攻魏,一路顺风顺水地攻到了大梁城下。此时,魏昭王已经过世,其子魏安釐王在位。
魏安釐王见魏冉亲自挂帅,不敢与之抗衡,连忙作好割地准备。问题是:这些年魏国割来割去,已将大梁以西的土地几乎割尽了,再割的话,只怕堂堂魏国都城,将会变成秦、魏两国的分界线。因而,以魏王亲弟公子无忌为首的一批主战人士站了出来,力主联合各国,再次抗秦。
魏王夹在主战、主和二派之间,犹豫不决,最终想出了个两全其美的主意。他答应魏无忌派人前去韩、赵两国求援,自个却打定主意不愿出兵与秦军相抗。结果,“伊阙之战”时侥幸逃脱的韩将暴鸢率军十万急急赶来,本待与魏军联手夹击秦军,到了城下一看,魏国将大梁城门关得死死的,“夹击秦军”变成了“独挡”秦军,当场被斩首四万,大败而逃。赵国邯郸路程稍远,等及出兵赶来时,得知韩军已经败退,连忙也火速撤了回去。
魏安釐王站在城楼上,心有余悸的对其弟魏无忌道:“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迅速派人与魏冉联络,将温地(今河南温县)割给了秦国,秦军果然退去。
魏无忌对此,不服气道:“王兄,割地虽能解一时兵祸,但久而久之,魏国国土必然尽丧,请问,到那时还有何地可用作赂秦?”
魏王宽慰他道:“此事不需贤弟牵挂,为兄我已有计了。”
——既然土地越割越少,那就去抢一些来。这样,就不怕无地可献了。
他的主意倒也有些道理: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嘛。关键问题是,去哪抢呢?秦、赵这两国都比魏国要强的多,去他们那抢,等于是寻死。齐、楚两国远在东南,即使抢到了,人家秦国也未必看得上。算来算去,只有对韩国下手了!
魏无忌听说其兄要出兵伐韩,大惊。前不久,韩国可刚刚派人前来救魏哪,怎可做出这等不义之事?面对他的质疑,魏王也很无奈:除了攻韩之外,还有哪国可攻;不去夺些国土来,拿什么去赂秦?
魏国毕竟是魏王说了算。于是魏国征战策略已定,左拼右凑,凑齐了大军十五万,联合赵国,全力发兵攻韩。
公元前273年,三国大军对峙于韩国华阳(今河南省郑州市)。
华阳位于大梁以西,自此地再往西去数百里,就是伊阙了。看来魏王攻韩之前颇费了些脑筋,特意选了这处地界开战。此地距离秦国极近,土地肥沃,又是连接秦、韩、魏三国的交界地带。只要拿下了此地,再献给秦国,必能保魏国数年太平。
但自作聪明的魏王终究还是疏漏了致命的一点:秦国虽然欲得华阳,但更想要另外一地。
——魏国大梁。
韩国因先前派暴鸢率军救魏,被秦军大杀了一阵,折损四万大军,这时兵力捉襟见肘,哪有能力与魏、赵两国相抗。不得已,韩厘王只得派使者陈筮连夜赶去秦国,希望秦国能出兵相救。
秦国君臣正乐得看三晋之间互相残杀,本不愿相助。陈筮见状,威胁相国魏冉道:“眼下韩国尚未到危急之时,若到了危急时分,必定会举国投降魏、赵。到那时,纵使秦国有心出兵,也悔之晚矣。”
魏冉被其说动,当即召来白起,下令道:“韩国危在旦夕,请将军再提兵十万,前去救韩。”
谁料,白起当场拒绝道:“十万大军人数虽多,但必定行动不便,不能出奇制胜。末将特恳请恩相另派一支军队予我,只求精,不求多。”
另派一支军队?难道是……魏冉想到这里,眼中精光大现,喜悦道:“白将军确实是罕有的将才,竟会想出此等奇招。嗯,本相立即将调动该部队的兵符授予将军,你可速去。”
白起得了兵符,昂然而出,领了一支人数约五万人的部队,飞也似的向华阳方向去了。
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军制以来,骑兵以其极强的机动力,开始逐渐淘汰传统的战车战法。到了这时,秦、赵、魏、韩、燕、齐各国无不建有骑兵部队。不过,因组建骑兵需要大量的战马,因此各国骑兵人数都不会太多。秦、赵、燕三国因接近北方,骑兵人数较多一些,都各有数万专职骑兵;魏、韩、楚等国受制于地理位置,得不了太多马匹,因而骑兵配置得就比较少。白起向魏冉提议的,就是只带一支骑兵部队前去救韩,而不用慢吞吞的步兵。
那关中平原,距离华阳有近千里路程,若是调集大量步兵赶去增援,至少需要一个月才能赶到;而这次,白起只率了五万精骑,未用步兵,一路不作停顿,竟只用了八日就迅速赶到了华阳战场。魏军这时正在全力攻打华阳,未曾想过秦军会从自己身后突然出现,当即被五万骑兵一阵砍杀,死伤惨重。魏将芒卯见势不妙,赶紧扔下华阳城,率败军向大梁急撤;白起见状,亲率主力快马加鞭向东追去,一路截杀。想那些盔甲笨重的魏军步兵怎会快得过战马,一时间,纷纷倒在了秦人马蹄之下。只此一战,十五万魏国大军被秦国精骑轻易砍杀了十之八九,剩余的哭爹叫娘,只恨少长了两条腿。芒卯辛苦组织败兵退至大梁后,一点算,幸存的将士已不到两万人了。
就在魏军逃窜之时,赵将贾偃方至华阳境内。他此次前来,为的只是浑水摸鱼,故士兵不多,只有五万人;又因赵国北接大漠,盛产良马,这支部队中有不少都是专职骑兵,按理说应当能躲过秦军追杀。可是事不凑巧,偏偏华阳地处黄河以南,这支军队要想顺利退回赵国去,就必须先渡黄河。
结果,几万人马匆匆来,匆匆去,好不容易退至黄河渡口时;白起已杀败魏军,又仗着麾下清一色全是骑兵,无步兵拖累,亦赶到了此地。紧接着又是一阵大砍大杀,赵军如同魏军一样,惊慌之下也是只顾着逃窜,全无能力抵抗。最终,五万赵军之中,只有两万多人侥幸逃过了黄河,其余的,尽遭秦军屠戮。
“华阳一战”,白起凭借骑兵奔袭战法,再次斩杀魏、赵两军达十五万之多,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但这还没完,白起击败魏、赵两军后,又挟着大胜之威,将五万精骑开至大梁城下,搦魏军出城交战。魏安釐王趴到城楼上一看,心惊肉跳,慌忙派人出城,又将南阳之地双手献上,只唯恐白起不肯受。
唉,偷鸡不成蚀把米啊。
魏王终于明白,自己的决策是错误的。他痛定思痛,被迫接受魏无忌“联合三晋,抗秦到底”的策略。在“山东第一强国”赵国的相助下,魏国其后数年,总算摆脱了“割地—战败—割地”的怪圈,保住了仅存不多的领土,而秦国的向东扩张之路,也因赵国的干预,被暂时打断。
若换作“渑池之会”那时,秦国对此可能又无办法,只得停止与三晋纠缠,再将矛头对准南方。然而,此一时彼一时,凭借司马错、白起二人的努力,秦国已做好了和赵国决战的准备。秦昭襄王念及于此,便准备借着伐楚、伐魏连连大捷的东风,索性先将最大的对手赵国干掉。
公元前270年,十万大军奉秦王之命,经光狼城以北绕道,突然出现在赵国阏与。
战国之初,“三家分晋”时,赵国独处北方,地盘还算方正,而韩、魏二国因挤作一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从地图上俯瞰这两国的疆域,就比较奇怪了:韩国鼎盛时,通过拿下新郑等地,将地盘发展成了“凸”字形;魏国鼎盛时,因西有河西,东有大梁,中间又被韩国凸起的部位渗透进来,地盘则成了个倒着的“凹”字形:“”(当然,到了这时,“凸”也好,“凹”也罢,两国靠近秦国的那部分都已被白起率军削掉了,形状逐渐规则起来。)顺着韩国的“凸”字形往上走,走到最顶端时,就是该国的北部重镇:上党。由上党再往北去,就是阏与了。
阏与当时归赵国统治,鉴于上党郡与太原郡之间。秦国之所以绕过光狼成,改为争夺阏与,只因此地距离邯郸,仅有三百里路程。一旦秦军攻占得手,就可像白起之前屯兵上庸一样,建立起对赵作战的绝对优势。
负责指挥此次作战的秦军将领,名叫胡伤。在华阳之战中,他曾随同白起出征,担任副将,立下了大功。秦王之所以拜他为主将,还有另外两个原因:其一,司马错这时已经老去,秦国参照白起的培养模式,已在发掘新人;其二,如果仍用白起出战,赵国碍于其威名,必然又是占据高地,坚壁不出,那么,这一场战争又将旷日持久。
秦王想要秦、赵二国速战速决,但廉颇却不肯上当——他对赵王道:“邯郸与阏与,相隔三百里,其中又有难行的山路,即便匆忙出兵前往救援,也未必敌得过精锐的秦军。故依微臣之见,不如干脆放弃阏与,在它与邯郸之间另筑一段要塞,凭险据守。秦军拿下阏与之后,见继续向东无路可行,自然会知难而退。”
果然是赵国的守护神。赵惠文王听后,心中略定。只不过,次次都避而不战,秦国只会更加小看我赵国了,先父在世时,赵军名扬天下,难道就这样毁在寡人手中?——如有人能率军应战,挫一挫秦军锐气,那才叫甘心哪。
见赵王有与秦军交战之心,其弟公子胜提议道:“臣弟提议一人,极有才干。王兄何不请此人前来,或许他有击败秦军的良策,也未可知。”
“何人?”
“眼下为赵国管理国赋者,赵奢是也。”
赵王一听赵胜提到此人,也是极为认同,连忙宣召赵奢进宫议事。赵奢来后,赵王将阏与之地的战况说给他听了,又问他:“爱卿觉得此事如何处置最为妥善?是该救,还是不该救?”
赵奢道:“正因阏与一带地势崎岖,多有山路,赵军一战扬名的机会到了。依微臣看,不如速速出兵去救。”
赵王奇怪道:“地势狭窄处,素来不利于用兵。爱卿口出此言,却是为何?”
“秦、赵两军战力其实相当。此前秦军之所以屡胜赵军,只因秦军将领擅出奇谋,能因地制宜耳。眼下,若是逼迫其与我军于狭窄地带展开决战,则是奇谋无用,唯凭勇略。臣虽不才,但自认勇略不输给秦人,大王若欲发兵去救,臣愿担当此重任。”
赵王抚掌大笑,准其所议。又下令,邯郸兵马,唯赵奢所用。
且说这位赵奢,从无作战经验。先前的他,只是一管理赵国田赋的(负责征收土地使用税)。那时,赵国因赵主父改革得当,拓地千里,夺下了土地无数,但奇怪的是,田赋却并未因此而节节攀升。赵惠文王上任后,听说这赵奢擅理政务,就让他去查访这事。
赵奢一查下来,发现赵国田赋之所以提升缓慢,主要是因为当时赵国的许多土地都被宗室公子们霸占着。如之前的公子成,如今的公子胜等人,都占有许多私人土地,并且谎报人丁,将实际要交的田赋一压再压,最后缴入赵国国库的就寥寥无几了。实际上,他们暗中都养有大量的食客,要是真的只有那一点点土地,门下食客们早就饿得跑光了。
(所谓食客,指的就是那些大国贵族们聘用的“高人”,这其中,有所谓的军师,有所谓的大力士,还有能说的、会道的,形形*什么样的人都有。在战国中后期,豢养食客已成为了一种风气,往往食客越多的公子,贤名越是闻于天下,比如流芳百世的“战国四公子”,无一门下不养有上千食客。哪战国四公子?分别是之前提过的魏国魏无忌——信陵君;齐国田文——孟尝君;赵国赵胜——平原君;楚国黄歇——春申君。)
赵奢掌握了平原君赵胜违法的证据,随即逼迫其补交田赋。试想,那平原君是何等人也,乃是赵国大贵族,赵王的亲弟,岂能由你说补交就补交?结果,平原君门下的仆从们极其放肆,非但不肯奉命,反而将赵奢骂得狗血淋头。
赵奢见状,毫不胆怯,竟然当即诛杀了数人,把这事越发捅大了。
平原君听说有人仗剑杀上门来,还当是王兄的命令,很是吓了一跳,结果仔细一看,原来只是个管理田赋的小吏在自作主张,当场大怒。他门下既号称有食客上千,打手当然不会少,很快就将赵奢绑得结结实实,押入了府中拷问。
赵奢与平原君相见过后,见其要动用私刑,毫无惧色,他指责平原君道:“公子身为赵国宗室,却率先逃避税法,这必将导致赵国上行下效,法纪无存;法纪无存了,赵国战力自然削弱;到那时,一旦众诸侯加兵于赵国身上,国破家亡,试问您守着这么多田地,又有何用?”
平原君大愧,忙向赵奢赔罪,非但将应缴的田赋给补足齐了,而且向大王极力推荐此人。此后,赵奢官运亨通,很快受命管理全赵的财政(算是赵国的第一财政大臣了)。
就这么一个管税收的,从无战场经验的文人,赵王听他说可以打,竟然就让他去了,而且,对他极为信任。孰料,刚出邯郸城三十里,自夸勇略不输给秦人的赵奢将军却突然不行了。他下令道:“全军驻扎,无本将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前进。若有敢擅言出战者,斩!”
这是什么情况?五万骑兵随他出征,本已做好了恶战一场的准备,不想赵将军外强中干,竟来了这么一手。有许多士兵顿感不服,胆大的,就去向赵奢请战。
赵奢也干脆,直接下令将请战的将士给斩了。斩了之后,他仍无意动手,下令众将士高筑营垒,在邯郸西郊修筑起防线来。
消息传到邯郸,赵王与廉颇二人面面相觑——赵奢这番举动,和廉颇所想的如出一辙,既然如此,当初其何必口口声声的说要出战。于是,赵王赶紧派人前往军中,查探赵奢意图。
赵奢见大王派人来问,早已有备,答使者道:“本将并非畏惧秦军,这么做其实别有深意……你且回去吧,过个数月,大王就知其中奥秘了。”
得,那赵奢不出战也就罢了,竟然还在赵王面前卖起关子。赵国臣子一听使者回话,个个气得跳脚,便集体上书赵王,请他将赵奢罢免,另用他人前去。赵王反复斟酌过后,答众臣道:“你等且不见乐毅、骑劫之事乎?临阵换将,乃兵家之大忌,既然赵将军尚未战败,为何要另用他人为将!”又转头对使者道:“你且再往军中走一遭,告诉赵将军:‘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战是守,悉由其一力决断!”
蒙赵*任,赵奢更加气定神闲了。此后的二十几日,五万赵军只顾全力修筑壁垒,一步也不向前推进。
这下,轮到胡伤坐不住了。
此次十万秦军进攻赵国,声势虽大,却有一个极大的隐患,叫作深入敌境。毕竟邯郸就在眼前,往南去,又有韩、魏二国,战事拖得越久越不利。赵军坚守也好,主动迎战也罢,偏偏见他援军出了城,又突然没了动静……胡伤越想越觉得可疑,便派出细作数人,悄悄潜往邯郸一带,查探情况。数日后,细作回报:“那赵奢定是被将军的威名吓破胆了。据我等查看,眼下赵军只顾全力修筑营垒,并无出战之意。”
胡伤毕竟是白起的副将,已领悟得那位“武安君”的战法精髓。为了甄别赵奢是真的不敢出战,还是为了麻痹自己,他心生一计,又将手下的十万大军拆作两部:一路专攻阏与,另一路再往东南行二百余里,佯攻武安。那武安乃是赵国用来拱卫邯郸的另一处要塞,距离邯郸城只有五十里,一旦失守,对赵国而言后果不堪试想。
秦军已打到眼皮子底下了,但赵奢依然固执己见,按兵不动。胡伤直到此时,方对赵国神秘的五万援军失去了戒心,径下令:将攻打阏与和攻打武安的两支军队调换——用主力前去攻打武安,用偏师去牵制阏与。只要攻下了武安,邯郸尚且可得,何必还要执着于得不得到阏与之地呢!
因秦军的攻势突然加大,武安城中,屋顶的瓦片皆在震动,一副“墨云压城,城欲摧”的景象;而在赵国国内,对赵奢的质疑声也从未断绝过,因为这位自夸勇略不属于秦人的财政大臣,自打抵达邯郸西郊之后,整整二十八日,从未向西前进一步。唯一仍肯相信赵奢的,只剩下一位赵王,他抱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则不放,仍在苦苦期待奇迹的出现。
到了第三十日,奇迹出现了!
就在这一日,尚在武安城下督战的胡伤得军士来报,称赵奢率赵国骑兵五万人,二日一夜急行军近三百里,突然出现在阏与地界!前面说过,阏与位于武安西北,秦军之所以能兵临武安城下,也是经阏与地界绕道才得通过。因此这么一来,摆在胡伤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第一,继续猛攻武安,进而占据此城,直造邯郸城下;第二,立即率秦军主力返回阏与,与滞留在此地起牵制作用的另一支秦军会师,与赵军在阏与一带决战。
很显然,第二条路更为稳妥,也正是秦军的强项。故胡伤虽然对赵军行军速度如此之快感到有些吃惊,却丝毫没有踟蹰,他传令秦军回头,有条不紊地向西北方向撤退。
等及他重新抵达阏与,又过去数日,眼前的场景让他大吃一惊:赵奢趁这几日,已派出一万士兵,驻守在附近的一座高地上(史称:“北山”);其余四万赵军,则由他亲率,深沟高壑,扎营于山下。
胡伤此来,就是来决战的,遂合拢二部秦军,进抵山下,搦战赵军二师。搦战了三日,赵军巍然不动。胡伤见状,心道:原来这赵奢和廉颇一样,以防守见长,而不敢堂堂正正的列阵厮杀,既然如此,我军何不先夺取北山——占得此高地后,便可对赵军动静一览无余,再无后顾之忧。于是,他欺山上赵军人少,下令部下各寻途径,集体杀上山去。
大队秦军方行至山腰间,忽闻呐喊声大起,高地上方的一万骑兵摆好阵型,对准下方的秦军,发起了冲锋!好一个“狭路相逢勇者胜”——赵军骑兵的本就战力不弱,又是居高临下,威力更增数倍;秦军则是仰攻艰难,又是避无可避,竟被对方一举冲垮。胡伤不防赵军一旦反守为攻,竟是如此厉害,仓促间只得急率秦军退回山下。结果赵奢那边率领四万骑兵,又恰好赶到,当下接住秦军,继续厮杀。这一战,赵军因提前掌握了有利地形,又充分了发挥了骑兵的优势,胡伤所部大败特败,最终惶惶而逃,其之前所夺占的赵国领土也被赵奢尽数收回。
阏与之战,是自秦昭襄王继位以来,东方六国首次在正面交锋中战胜秦国。赵奢回到邯郸之后,当即被赵惠文王封为“马服君”,以嘉奖其大胜秦军的战功。从此,在赵国朝中,赵奢与廉颇、蔺相如二人同为上卿,平级平坐。
对赵王而言,战胜秦军自然是可喜的;而对秦昭襄王而言,他只后悔这一战没让白起率军前去。若是白起去了,即便不能取得大胜,但至少凭他的威慑力,不会让秦军颜面扫地到这个地步。
怎么办,怎么办!那该死的胡伤,非但让赵王从此小看我秦国;就连韩、魏二王也心思浮动,对秦国不再畏之如虎了!
此时,有一人及时出现,替他指明了一条出路。
此时是公元前278年,就在白起夺占了郢都,返回咸阳复命时,最东方的齐国依靠田单,也刚刚成功复国。魏冉见了,便让白起率军前去伐齐。
魏冉此举,很值得琢磨。因为险遭灭国的齐国本不足惧,值得担心的是韩、魏、赵等国的态度。秦国在最西方,齐国在最东方,中间被三晋隔开。白起要想伐齐,无论怎样绕道,也必须经过其中一国。如果三晋趁机联合齐国,一齐进攻孤军深入的秦军,战况不难料定。
巨大的危机摆在白起面前,弄不好这位常胜将军就要命丧齐国了。结果,白起慨然率军前去,大摇大摆的从三晋最中心的魏国地界走了一遭,直到他将齐国的定陶(今山东菏泽)攻占后,才不急不忙地撤军回了秦国。
韩、魏、赵三国在此期间,目瞪口呆地看着白起率着几万秦军从西打到东,又从东回到西,来来回回数千里,竟无一国敢出兵拦截。
好一个视天下诸侯如无物!
魏冉见状,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因为三晋的表现,足以证明他们已经畏惧秦国到了极点,这等胆小鼠辈,纵是再合纵来攻,也无需担心了。
他打算再次出击,继续扩大秦国的优势地位。但这时,白起所部数年内连续作战,也够疲乏的了。于是他决定自己亲自上阵。
不要小看魏冉,他虽是相国,整日舞文弄墨,也是懂军事的。三年之后,他亲自率军前去攻魏,一路顺风顺水地攻到了大梁城下。此时,魏昭王已经过世,其子魏安釐王在位。
魏安釐王见魏冉亲自挂帅,不敢与之抗衡,连忙作好割地准备。问题是:这些年魏国割来割去,已将大梁以西的土地几乎割尽了,再割的话,只怕堂堂魏国都城,将会变成秦、魏两国的分界线。因而,以魏王亲弟公子无忌为首的一批主战人士站了出来,力主联合各国,再次抗秦。
魏王夹在主战、主和二派之间,犹豫不决,最终想出了个两全其美的主意。他答应魏无忌派人前去韩、赵两国求援,自个却打定主意不愿出兵与秦军相抗。结果,“伊阙之战”时侥幸逃脱的韩将暴鸢率军十万急急赶来,本待与魏军联手夹击秦军,到了城下一看,魏国将大梁城门关得死死的,“夹击秦军”变成了“独挡”秦军,当场被斩首四万,大败而逃。赵国邯郸路程稍远,等及出兵赶来时,得知韩军已经败退,连忙也火速撤了回去。
魏安釐王站在城楼上,心有余悸的对其弟魏无忌道:“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迅速派人与魏冉联络,将温地(今河南温县)割给了秦国,秦军果然退去。
魏无忌对此,不服气道:“王兄,割地虽能解一时兵祸,但久而久之,魏国国土必然尽丧,请问,到那时还有何地可用作赂秦?”
魏王宽慰他道:“此事不需贤弟牵挂,为兄我已有计了。”
——既然土地越割越少,那就去抢一些来。这样,就不怕无地可献了。
他的主意倒也有些道理: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嘛。关键问题是,去哪抢呢?秦、赵这两国都比魏国要强的多,去他们那抢,等于是寻死。齐、楚两国远在东南,即使抢到了,人家秦国也未必看得上。算来算去,只有对韩国下手了!
魏无忌听说其兄要出兵伐韩,大惊。前不久,韩国可刚刚派人前来救魏哪,怎可做出这等不义之事?面对他的质疑,魏王也很无奈:除了攻韩之外,还有哪国可攻;不去夺些国土来,拿什么去赂秦?
魏国毕竟是魏王说了算。于是魏国征战策略已定,左拼右凑,凑齐了大军十五万,联合赵国,全力发兵攻韩。
公元前273年,三国大军对峙于韩国华阳(今河南省郑州市)。
华阳位于大梁以西,自此地再往西去数百里,就是伊阙了。看来魏王攻韩之前颇费了些脑筋,特意选了这处地界开战。此地距离秦国极近,土地肥沃,又是连接秦、韩、魏三国的交界地带。只要拿下了此地,再献给秦国,必能保魏国数年太平。
但自作聪明的魏王终究还是疏漏了致命的一点:秦国虽然欲得华阳,但更想要另外一地。
——魏国大梁。
韩国因先前派暴鸢率军救魏,被秦军大杀了一阵,折损四万大军,这时兵力捉襟见肘,哪有能力与魏、赵两国相抗。不得已,韩厘王只得派使者陈筮连夜赶去秦国,希望秦国能出兵相救。
秦国君臣正乐得看三晋之间互相残杀,本不愿相助。陈筮见状,威胁相国魏冉道:“眼下韩国尚未到危急之时,若到了危急时分,必定会举国投降魏、赵。到那时,纵使秦国有心出兵,也悔之晚矣。”
魏冉被其说动,当即召来白起,下令道:“韩国危在旦夕,请将军再提兵十万,前去救韩。”
谁料,白起当场拒绝道:“十万大军人数虽多,但必定行动不便,不能出奇制胜。末将特恳请恩相另派一支军队予我,只求精,不求多。”
另派一支军队?难道是……魏冉想到这里,眼中精光大现,喜悦道:“白将军确实是罕有的将才,竟会想出此等奇招。嗯,本相立即将调动该部队的兵符授予将军,你可速去。”
白起得了兵符,昂然而出,领了一支人数约五万人的部队,飞也似的向华阳方向去了。
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军制以来,骑兵以其极强的机动力,开始逐渐淘汰传统的战车战法。到了这时,秦、赵、魏、韩、燕、齐各国无不建有骑兵部队。不过,因组建骑兵需要大量的战马,因此各国骑兵人数都不会太多。秦、赵、燕三国因接近北方,骑兵人数较多一些,都各有数万专职骑兵;魏、韩、楚等国受制于地理位置,得不了太多马匹,因而骑兵配置得就比较少。白起向魏冉提议的,就是只带一支骑兵部队前去救韩,而不用慢吞吞的步兵。
那关中平原,距离华阳有近千里路程,若是调集大量步兵赶去增援,至少需要一个月才能赶到;而这次,白起只率了五万精骑,未用步兵,一路不作停顿,竟只用了八日就迅速赶到了华阳战场。魏军这时正在全力攻打华阳,未曾想过秦军会从自己身后突然出现,当即被五万骑兵一阵砍杀,死伤惨重。魏将芒卯见势不妙,赶紧扔下华阳城,率败军向大梁急撤;白起见状,亲率主力快马加鞭向东追去,一路截杀。想那些盔甲笨重的魏军步兵怎会快得过战马,一时间,纷纷倒在了秦人马蹄之下。只此一战,十五万魏国大军被秦国精骑轻易砍杀了十之八九,剩余的哭爹叫娘,只恨少长了两条腿。芒卯辛苦组织败兵退至大梁后,一点算,幸存的将士已不到两万人了。
就在魏军逃窜之时,赵将贾偃方至华阳境内。他此次前来,为的只是浑水摸鱼,故士兵不多,只有五万人;又因赵国北接大漠,盛产良马,这支部队中有不少都是专职骑兵,按理说应当能躲过秦军追杀。可是事不凑巧,偏偏华阳地处黄河以南,这支军队要想顺利退回赵国去,就必须先渡黄河。
结果,几万人马匆匆来,匆匆去,好不容易退至黄河渡口时;白起已杀败魏军,又仗着麾下清一色全是骑兵,无步兵拖累,亦赶到了此地。紧接着又是一阵大砍大杀,赵军如同魏军一样,惊慌之下也是只顾着逃窜,全无能力抵抗。最终,五万赵军之中,只有两万多人侥幸逃过了黄河,其余的,尽遭秦军屠戮。
“华阳一战”,白起凭借骑兵奔袭战法,再次斩杀魏、赵两军达十五万之多,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但这还没完,白起击败魏、赵两军后,又挟着大胜之威,将五万精骑开至大梁城下,搦魏军出城交战。魏安釐王趴到城楼上一看,心惊肉跳,慌忙派人出城,又将南阳之地双手献上,只唯恐白起不肯受。
唉,偷鸡不成蚀把米啊。
魏王终于明白,自己的决策是错误的。他痛定思痛,被迫接受魏无忌“联合三晋,抗秦到底”的策略。在“山东第一强国”赵国的相助下,魏国其后数年,总算摆脱了“割地—战败—割地”的怪圈,保住了仅存不多的领土,而秦国的向东扩张之路,也因赵国的干预,被暂时打断。
若换作“渑池之会”那时,秦国对此可能又无办法,只得停止与三晋纠缠,再将矛头对准南方。然而,此一时彼一时,凭借司马错、白起二人的努力,秦国已做好了和赵国决战的准备。秦昭襄王念及于此,便准备借着伐楚、伐魏连连大捷的东风,索性先将最大的对手赵国干掉。
公元前270年,十万大军奉秦王之命,经光狼城以北绕道,突然出现在赵国阏与。
战国之初,“三家分晋”时,赵国独处北方,地盘还算方正,而韩、魏二国因挤作一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从地图上俯瞰这两国的疆域,就比较奇怪了:韩国鼎盛时,通过拿下新郑等地,将地盘发展成了“凸”字形;魏国鼎盛时,因西有河西,东有大梁,中间又被韩国凸起的部位渗透进来,地盘则成了个倒着的“凹”字形:“”(当然,到了这时,“凸”也好,“凹”也罢,两国靠近秦国的那部分都已被白起率军削掉了,形状逐渐规则起来。)顺着韩国的“凸”字形往上走,走到最顶端时,就是该国的北部重镇:上党。由上党再往北去,就是阏与了。
阏与当时归赵国统治,鉴于上党郡与太原郡之间。秦国之所以绕过光狼成,改为争夺阏与,只因此地距离邯郸,仅有三百里路程。一旦秦军攻占得手,就可像白起之前屯兵上庸一样,建立起对赵作战的绝对优势。
负责指挥此次作战的秦军将领,名叫胡伤。在华阳之战中,他曾随同白起出征,担任副将,立下了大功。秦王之所以拜他为主将,还有另外两个原因:其一,司马错这时已经老去,秦国参照白起的培养模式,已在发掘新人;其二,如果仍用白起出战,赵国碍于其威名,必然又是占据高地,坚壁不出,那么,这一场战争又将旷日持久。
秦王想要秦、赵二国速战速决,但廉颇却不肯上当——他对赵王道:“邯郸与阏与,相隔三百里,其中又有难行的山路,即便匆忙出兵前往救援,也未必敌得过精锐的秦军。故依微臣之见,不如干脆放弃阏与,在它与邯郸之间另筑一段要塞,凭险据守。秦军拿下阏与之后,见继续向东无路可行,自然会知难而退。”
果然是赵国的守护神。赵惠文王听后,心中略定。只不过,次次都避而不战,秦国只会更加小看我赵国了,先父在世时,赵军名扬天下,难道就这样毁在寡人手中?——如有人能率军应战,挫一挫秦军锐气,那才叫甘心哪。
见赵王有与秦军交战之心,其弟公子胜提议道:“臣弟提议一人,极有才干。王兄何不请此人前来,或许他有击败秦军的良策,也未可知。”
“何人?”
“眼下为赵国管理国赋者,赵奢是也。”
赵王一听赵胜提到此人,也是极为认同,连忙宣召赵奢进宫议事。赵奢来后,赵王将阏与之地的战况说给他听了,又问他:“爱卿觉得此事如何处置最为妥善?是该救,还是不该救?”
赵奢道:“正因阏与一带地势崎岖,多有山路,赵军一战扬名的机会到了。依微臣看,不如速速出兵去救。”
赵王奇怪道:“地势狭窄处,素来不利于用兵。爱卿口出此言,却是为何?”
“秦、赵两军战力其实相当。此前秦军之所以屡胜赵军,只因秦军将领擅出奇谋,能因地制宜耳。眼下,若是逼迫其与我军于狭窄地带展开决战,则是奇谋无用,唯凭勇略。臣虽不才,但自认勇略不输给秦人,大王若欲发兵去救,臣愿担当此重任。”
赵王抚掌大笑,准其所议。又下令,邯郸兵马,唯赵奢所用。
且说这位赵奢,从无作战经验。先前的他,只是一管理赵国田赋的(负责征收土地使用税)。那时,赵国因赵主父改革得当,拓地千里,夺下了土地无数,但奇怪的是,田赋却并未因此而节节攀升。赵惠文王上任后,听说这赵奢擅理政务,就让他去查访这事。
赵奢一查下来,发现赵国田赋之所以提升缓慢,主要是因为当时赵国的许多土地都被宗室公子们霸占着。如之前的公子成,如今的公子胜等人,都占有许多私人土地,并且谎报人丁,将实际要交的田赋一压再压,最后缴入赵国国库的就寥寥无几了。实际上,他们暗中都养有大量的食客,要是真的只有那一点点土地,门下食客们早就饿得跑光了。
(所谓食客,指的就是那些大国贵族们聘用的“高人”,这其中,有所谓的军师,有所谓的大力士,还有能说的、会道的,形形*什么样的人都有。在战国中后期,豢养食客已成为了一种风气,往往食客越多的公子,贤名越是闻于天下,比如流芳百世的“战国四公子”,无一门下不养有上千食客。哪战国四公子?分别是之前提过的魏国魏无忌——信陵君;齐国田文——孟尝君;赵国赵胜——平原君;楚国黄歇——春申君。)
赵奢掌握了平原君赵胜违法的证据,随即逼迫其补交田赋。试想,那平原君是何等人也,乃是赵国大贵族,赵王的亲弟,岂能由你说补交就补交?结果,平原君门下的仆从们极其放肆,非但不肯奉命,反而将赵奢骂得狗血淋头。
赵奢见状,毫不胆怯,竟然当即诛杀了数人,把这事越发捅大了。
平原君听说有人仗剑杀上门来,还当是王兄的命令,很是吓了一跳,结果仔细一看,原来只是个管理田赋的小吏在自作主张,当场大怒。他门下既号称有食客上千,打手当然不会少,很快就将赵奢绑得结结实实,押入了府中拷问。
赵奢与平原君相见过后,见其要动用私刑,毫无惧色,他指责平原君道:“公子身为赵国宗室,却率先逃避税法,这必将导致赵国上行下效,法纪无存;法纪无存了,赵国战力自然削弱;到那时,一旦众诸侯加兵于赵国身上,国破家亡,试问您守着这么多田地,又有何用?”
平原君大愧,忙向赵奢赔罪,非但将应缴的田赋给补足齐了,而且向大王极力推荐此人。此后,赵奢官运亨通,很快受命管理全赵的财政(算是赵国的第一财政大臣了)。
就这么一个管税收的,从无战场经验的文人,赵王听他说可以打,竟然就让他去了,而且,对他极为信任。孰料,刚出邯郸城三十里,自夸勇略不输给秦人的赵奢将军却突然不行了。他下令道:“全军驻扎,无本将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前进。若有敢擅言出战者,斩!”
这是什么情况?五万骑兵随他出征,本已做好了恶战一场的准备,不想赵将军外强中干,竟来了这么一手。有许多士兵顿感不服,胆大的,就去向赵奢请战。
赵奢也干脆,直接下令将请战的将士给斩了。斩了之后,他仍无意动手,下令众将士高筑营垒,在邯郸西郊修筑起防线来。
消息传到邯郸,赵王与廉颇二人面面相觑——赵奢这番举动,和廉颇所想的如出一辙,既然如此,当初其何必口口声声的说要出战。于是,赵王赶紧派人前往军中,查探赵奢意图。
赵奢见大王派人来问,早已有备,答使者道:“本将并非畏惧秦军,这么做其实别有深意……你且回去吧,过个数月,大王就知其中奥秘了。”
得,那赵奢不出战也就罢了,竟然还在赵王面前卖起关子。赵国臣子一听使者回话,个个气得跳脚,便集体上书赵王,请他将赵奢罢免,另用他人前去。赵王反复斟酌过后,答众臣道:“你等且不见乐毅、骑劫之事乎?临阵换将,乃兵家之大忌,既然赵将军尚未战败,为何要另用他人为将!”又转头对使者道:“你且再往军中走一遭,告诉赵将军:‘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战是守,悉由其一力决断!”
蒙赵*任,赵奢更加气定神闲了。此后的二十几日,五万赵军只顾全力修筑壁垒,一步也不向前推进。
这下,轮到胡伤坐不住了。
此次十万秦军进攻赵国,声势虽大,却有一个极大的隐患,叫作深入敌境。毕竟邯郸就在眼前,往南去,又有韩、魏二国,战事拖得越久越不利。赵军坚守也好,主动迎战也罢,偏偏见他援军出了城,又突然没了动静……胡伤越想越觉得可疑,便派出细作数人,悄悄潜往邯郸一带,查探情况。数日后,细作回报:“那赵奢定是被将军的威名吓破胆了。据我等查看,眼下赵军只顾全力修筑营垒,并无出战之意。”
胡伤毕竟是白起的副将,已领悟得那位“武安君”的战法精髓。为了甄别赵奢是真的不敢出战,还是为了麻痹自己,他心生一计,又将手下的十万大军拆作两部:一路专攻阏与,另一路再往东南行二百余里,佯攻武安。那武安乃是赵国用来拱卫邯郸的另一处要塞,距离邯郸城只有五十里,一旦失守,对赵国而言后果不堪试想。
秦军已打到眼皮子底下了,但赵奢依然固执己见,按兵不动。胡伤直到此时,方对赵国神秘的五万援军失去了戒心,径下令:将攻打阏与和攻打武安的两支军队调换——用主力前去攻打武安,用偏师去牵制阏与。只要攻下了武安,邯郸尚且可得,何必还要执着于得不得到阏与之地呢!
因秦军的攻势突然加大,武安城中,屋顶的瓦片皆在震动,一副“墨云压城,城欲摧”的景象;而在赵国国内,对赵奢的质疑声也从未断绝过,因为这位自夸勇略不属于秦人的财政大臣,自打抵达邯郸西郊之后,整整二十八日,从未向西前进一步。唯一仍肯相信赵奢的,只剩下一位赵王,他抱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则不放,仍在苦苦期待奇迹的出现。
到了第三十日,奇迹出现了!
就在这一日,尚在武安城下督战的胡伤得军士来报,称赵奢率赵国骑兵五万人,二日一夜急行军近三百里,突然出现在阏与地界!前面说过,阏与位于武安西北,秦军之所以能兵临武安城下,也是经阏与地界绕道才得通过。因此这么一来,摆在胡伤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第一,继续猛攻武安,进而占据此城,直造邯郸城下;第二,立即率秦军主力返回阏与,与滞留在此地起牵制作用的另一支秦军会师,与赵军在阏与一带决战。
很显然,第二条路更为稳妥,也正是秦军的强项。故胡伤虽然对赵军行军速度如此之快感到有些吃惊,却丝毫没有踟蹰,他传令秦军回头,有条不紊地向西北方向撤退。
等及他重新抵达阏与,又过去数日,眼前的场景让他大吃一惊:赵奢趁这几日,已派出一万士兵,驻守在附近的一座高地上(史称:“北山”);其余四万赵军,则由他亲率,深沟高壑,扎营于山下。
胡伤此来,就是来决战的,遂合拢二部秦军,进抵山下,搦战赵军二师。搦战了三日,赵军巍然不动。胡伤见状,心道:原来这赵奢和廉颇一样,以防守见长,而不敢堂堂正正的列阵厮杀,既然如此,我军何不先夺取北山——占得此高地后,便可对赵军动静一览无余,再无后顾之忧。于是,他欺山上赵军人少,下令部下各寻途径,集体杀上山去。
大队秦军方行至山腰间,忽闻呐喊声大起,高地上方的一万骑兵摆好阵型,对准下方的秦军,发起了冲锋!好一个“狭路相逢勇者胜”——赵军骑兵的本就战力不弱,又是居高临下,威力更增数倍;秦军则是仰攻艰难,又是避无可避,竟被对方一举冲垮。胡伤不防赵军一旦反守为攻,竟是如此厉害,仓促间只得急率秦军退回山下。结果赵奢那边率领四万骑兵,又恰好赶到,当下接住秦军,继续厮杀。这一战,赵军因提前掌握了有利地形,又充分了发挥了骑兵的优势,胡伤所部大败特败,最终惶惶而逃,其之前所夺占的赵国领土也被赵奢尽数收回。
阏与之战,是自秦昭襄王继位以来,东方六国首次在正面交锋中战胜秦国。赵奢回到邯郸之后,当即被赵惠文王封为“马服君”,以嘉奖其大胜秦军的战功。从此,在赵国朝中,赵奢与廉颇、蔺相如二人同为上卿,平级平坐。
对赵王而言,战胜秦军自然是可喜的;而对秦昭襄王而言,他只后悔这一战没让白起率军前去。若是白起去了,即便不能取得大胜,但至少凭他的威慑力,不会让秦军颜面扫地到这个地步。
怎么办,怎么办!那该死的胡伤,非但让赵王从此小看我秦国;就连韩、魏二王也心思浮动,对秦国不再畏之如虎了!
此时,有一人及时出现,替他指明了一条出路。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最新章节,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 顶点小说!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最新章节,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 顶点小说!